当前位置:首页 > 轮播图片新闻 > 正文

重庆綦江:石佛村之变

发布日期:2020-08-19 14:24 来源: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
摘要:位于重庆市綦江区丁山镇南部的石佛村,与贵州习水县寨坝镇接壤,曾是市级贫困村。2018年3月,驻村第一书记朱光伟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到来,让石佛村悄然发生着转变。

1.png

位于渝黔边界的石佛村。(摄影:杜浩)

位于重庆市綦江区丁山镇南部的石佛村,与贵州习水县寨坝镇接壤,曾是市级贫困村。2018年3月,驻村第一书记朱光伟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到来,让石佛村悄然发生着转变。

两年多时间过去了,石佛村现在面貌如何?8月17日,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。

建车间强产业 村民齐致富

驻村伊始,朱光伟和村干部一起遍访贫困户。他发现石佛村村子不大,人口595户1754人。村民依山而居,家家户户过着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日子。村里没有产业,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务工。

如何找到一个突破口?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不断思考,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,怎么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发展道路。

2018年底,石佛村应邀参加綦江年货节。朱光伟提前备货,到村民陈天友家收了15斤干楠竹笋,按照市场价至少可以卖20元一斤。

在年货节展台上,朱光伟大力吆喝石佛村的土货,其中就包括干楠竹笋。不曾想,由于干楠竹笋看上去黢黑,摸上去干瘪,无人问津。

2.png

村民在扶贫车间务工。(摄影:吴长飞)

原来,石佛村盛产楠竹笋,新鲜的楠竹笋不能及时出售,村民就把它烘干了卖。实际上,大多数村民和陈天友一样,都是用农家土灶烘,由于温度达不到、水分易流失,干楠竹笋卖相不好,品质低。

为了让村民的生态土货卖出好价钱,2019年3月,石佛村申请成立扶贫车间,购置专业的设备来烘干楠竹笋、豇豆、蕨菜等农产品,因地制宜谋发展。

“务工工资一天80元,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,和在外地打工差不多。在家门口就业,还可以照顾老人小孩。”在建成后的扶贫车间里,脱贫户母自勤正忙着加工楠竹笋。以前,由于需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,她没法外出打工,只能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。

“有了扶贫车间,村民增收致富有了载体。”朱光伟说,扶贫车间吸纳了10多户困难户前来务工。去年,经过该扶贫车间加工后的干竹笋、干豇豆、红苕粉、辣椒、纯粮酒等产品绿色健康,广受市场欢迎。截至目前,该车间已累积销售农副加工产品18万余元,带动周边农户销售鲜农产品10余万元。

3.png

扶贫车间让村民家门口就业。(摄影:吴长飞)

修公路美环境 村庄大变样

“环境美不美,来的客人最清楚。”走进村民高怀立家,她笑着说,以前亲戚来做客,总说房前屋后乱糟糟的,下雨天更是糟心。

但现在不一样了,自从石佛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旧房整治提升工作后,高怀立感到比以前有底气了。她说,改造后环境卫生好多了,以前我们不管怎么打扫都打扫不出这个效果。

“高大姐,这次农村人居环境旧房整治提升工作,给你们家硬化的院坝和修建的两个花台已经完工了,你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,让周边农户一起搞人居环境整治哟。”朱光伟看了看高怀立家的花台,回过头笑着说。

村里实行人居环境旧房整治提升后,高怀立家成了干净整洁示范户和美丽庭院示范户。原来,高怀立一直都主动承担起周边公路的保洁工作,不仅把自己家收拾得干干净净,连邻居家的院坝,都会顺带打扫一下。

4.png

风景秀丽的石佛村。(摄影:杜浩)

“把人居环境搞好了,自己看着高兴,住着开心,大家心里都舒坦。”说起人居环境改善后给自己带来的影响,高怀立打开了话匣子,“家里有个孩子在上大学,实在是经济实力不允许,不然我早就想把院坝硬化了,再修点花台种种花草。现在政策好,让我推窗见花的梦想提早实现了。”

除了整治人居环境,石佛村还修建人行便道,实现了“户户通”。村民们都感慨说,以前最怕下雨天,走在泥泞的路上容易摔跤。现在有了水泥路,傍晚时分散散步,别提有多开心。

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我们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脱贫成果,接下来还要确保已脱贫的不返贫、边缘人口不致贫,做到小康路上不停步。”朱光伟说,目前全村36户113人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,通过扶贫车间和蓝莓产业的发展,村民未来的日子会过得更好。

(作者:吴长飞 马卓 杜浩 刘必月)

(作者单位:綦江区融媒体中心)